叮咚买菜坐在火山口上
2022-11-24 09:37:54
  • 0
  • 0
  • 0


现在破产清算的话,叮咚买菜手中的现金已不足以偿还银行借款、供应商和客户的债务。


艰难的扭亏之路

11月14日,生鲜电商叮咚买菜发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叮咚买菜实现营收59.4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61.9亿元,同比下滑了4%;净亏损3.45亿元,亏损额同比减少85.6%(2021年三季度净亏损20.21亿元)。

营收下滑,亏损反而大幅降低,叮咚买菜是迎来曙光了吗?事实可能并没有这么乐观。从财报看,2022年三季度,叮咚买菜亏损收窄主要归功于全方位压缩成本,包括裁员、压缩城市布局和前置仓。因此,这更多的是战略性收缩带来的成本下降促成的短期效应,为此牺牲的是企业的增长速度和长期发展。

数字或许能更直观地说明叮咚买菜的现状。

2021年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叮咚买菜营销开支分别为4.1亿元、4.3亿元和3.2亿元,2022年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叮咚买菜的营销支出分别为1.76亿元、1.47亿元、1.27亿元,营销开支整体压缩了60%。


一个不可忽略的有利因素是,上海二季度因疫情封控了较长时间,叮咚买菜作为总部在上海的公司,从营收来看属于受益方。2022年一季度,叮咚买菜销售产品收入53.75亿元,产品成本38.79亿元,产品成本占比为72%;2022年二季度,叮咚买菜销售产品收入65.54亿元,产品成本45.37亿元,产品成本占比69%;2022年三季度,叮咚买菜销售产品收入58.72亿元,产品成本41.57亿元,产品成本收入占比约71%;2021年一季度、二季度和三季度,叮咚买菜的产品成本占收入比例分别为82%、86%、83%。

好的一面是,由于封控导致的物价上涨,叮咚买菜2022年前三个季度毛利差提升了10%-15%;但坏消息是,即使在如此有利的环境下,叮咚买菜仍然无法扭亏为盈,也从侧面说明其运营模式存在严重缺陷;直白一点说,叮咚买菜巨大的运营成本决定了它很难依靠现有模式盈利。

亏损式增长幻觉

叮咚买菜不能盈利丝毫不奇怪。生鲜前置仓模式决定了它的早期基础设施投入和后期履约成本相当高昂,这一模式要盈利取决于两点:

1)足够大的用户群和足够高的消费频次;

2)高于正常市场的销售价格。

这两个条件是天然互斥的。生鲜固然是高频次的强需求,但要获得足够大的客群,具有规模经济,就必须降低价格或保持平价(与超市和菜市场相比);而价格过低,生鲜平台又会陷入赔偿赚吆喝的困境。

事实上,叮咚买菜过去几年陷入了一种“亏损式增长幻觉”,平台拿着上百亿风投资金扩张,通过低价销售生鲜产品来吸引用户,试图换取用户对平台的高黏性。源源不断地烧钱的确是让叮咚买菜发展迅速,用户规模和营收规模增长惊人。但最终,叮咚买菜发现,一旦停止补贴或提价,低价吸引来的客户迅速离开,看似忠诚的客户也开始减少消费频次。

这种亏损式增长就像黑洞,就连背靠马云和阿里巴巴的盒马也承受不起,遑论叮咚?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叮咚买菜的融资能力还是很强的。上市前,它累计融资12轮次,总金额98.16亿元人民币,其中主要来自上市前的C1轮融资32.03亿元和D轮融资45.89亿元,2021年6月上市时,叮咚买菜又融资9500万美元。仅2019年-2021年,叮咚买菜累计融资便超过109亿元。叮咚买菜的资方名单里群星荟萃,包括高榕资本、红杉资本、CMC资本、启明创投、龙湖资本、Coatue Management、老虎环球、今日资本、红杉资本、弘毅投资、DSTGlobal、软银愿景基金、高鹄资本等。

叮咚买菜烧了多少钱呢?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叮咚买菜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7亿元、64.29亿元,合计亏损114.79亿元。2022年前三个季度,叮咚买菜累计净亏损11.87亿元,从而让其自2019年月以来的累计亏损达到了126.66亿元,已经将上市前三年的融资额全部烧光。

入不敷出的现金流

叮咚买菜的现金流已经非常糟糕。2022年前三个季度,叮咚买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85亿元、2.18亿元、-4.08亿元,除了因二季度上海封控短暂实现了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外,其余两个季度均为净流出。2019年-2021年,叮咚买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9.64亿元、-20.56亿元、-56.67亿元。

自2019年迄今,叮咚买菜现金流净流出总额92.62亿元,再有魄力的资本也扛不住了。


截至2022年9月30日,叮咚买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以及短期投资余额总额约58.8亿元,扣除短期借款(42.58亿元)和长期借款以及对供应商的应付账款(16.75亿元)、客户预充值及递延收入(2.47亿元)等,净额为-3亿元。

这意味着,如果现在破产清算的话,叮咚买菜持有的现金已经不足以偿还借款及供应商和客户的债务,已经资不抵债了。这里还没计算叮咚应支付给员工的薪水。

没有记错的话,每日优鲜资金链断裂时,不仅拖欠了供应商的几十亿款项,连员工的基本薪水和社保也拖欠了几个月。


支撑叮咚买菜现金流勉强维持到现在的工具,叫供应商占款。

叮咚买菜的现金流模式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无偿占用供应商的货款。根据招股书披露,叮咚买菜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共有1600家供应商,供应商供货后通常有3-6个月的账期。2019年之前,叮咚买菜可以无偿占用供应商资金3-6个月。2020年,叮咚买菜与银行合作开展反向保理融资,将供应商的应收账款打包转让给银行,银行向叮咚买菜的供应商支付货款,叮咚买菜在6个月内偿还银行本金并支付3.6%的年化利息。当然,叮咚买菜也会向供应商收取1.5%的手续费,再加上每年对供应商的各种罚款,基本达到零成本使用资金的目的。

反向保理融资体现在财务报表里的短期借款(Short-term borrowings)一栏,截至2022年9月末,叮咚买菜的短期借款为42.58亿元,比2021年末增加了11亿元。2019年-2021年,叮咚买菜的短期借款规模分别为8.46亿元、14.45亿元、95.59亿元,偿还短期借款金额分别为9.07亿元、2.10亿元、76.72亿元。


2020年和2021年,叮咚买菜短期借款净额分别为12.35亿元和31.21亿元,其中,短期银行贷款分别为4.49亿元和6.3亿元,反向保理融资7.85亿元和24.91亿元。


叮咚买菜至少与两家银行签署了反向保理合作,其中一家是上海银行。在今年的上海疫情期间,上海银行对外宣传称,该行为为叮咚买菜上游超过700家涉农小企业累计发放贷款金额逾90亿元。根据叮咚买菜披露,2020年和2021年,这些短期融资平均利率为3.39%和3.67%。银行不仅提高了融资利率,还要求叮咚买菜为上述短期借款在银行存入定期存款作担保,并要求叮咚买菜创始人提供担保。

考虑到叮咚买菜除了第三方供应商外,也有大量自有品牌产品,以自有公司组织生产的方式在平台上销售,上述反向保理融资有多大规模从左口袋进入右口袋,从银行流向了叮咚买菜自身?这恐怕很难说得清。虽然银行采取了很多自认为可靠的增信措施,但现在坐在火山口上的叮咚买菜如果无法扭转亏损趋势,其现金流黑洞最终将把所有参与方(银行、风投、供应商、消费者)一并吞噬,届时,每日优鲜曾制造的崩盘危机将会重演。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