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华融消金去年净亏损2亿,3家股东拒绝增资
2020-03-29 09:46:45
  • 0
  • 0
  • 0

3月27日晚,合肥百货发布了2019年年度报告,并披露了联营公司华融消费金融的业绩。年报显示,合肥百货2019年因投资华融消费金融产生4553万元亏损,较上期下降4839万元。年报解释称,亏损是因为华融消费金融净利润变化所致。

合肥百货持有华融消费金融23%的股份,据此计算,华融消费金融2019年大约亏损2亿元。

互金商业评论注意到,虽然背靠中国华融这棵大树,但华融消金成立4年来业绩一直不见起色,属于典型的“扶不起的阿斗”。

2016年-2018年,华融消金的净利润分别为-3676万元、1.05亿元、1244万元。2019年上半年,华融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5.67亿元,净亏损1.77亿元。

截至2019年9月末,华融消金总资产55.15亿元,净资产4.93亿元,前三季度营业收入8.08亿元,净亏损1.8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487万元。

在放款规模上,截至2018年末,华融消金全年累计放款304亿元,年末贷款余额77.8亿元。截至2019年6月末,华融消金发放贷款和垫款规模降至55.58亿元;2019年前三个季度,华融消费金融累计放款178亿元,三季度末贷款余额54.8亿元。

可见,2019年,华融消金放款额较2018年大幅下跌,贷款存量规模也下降了30%。华融消费金融放贷规模缩水、盈利状况不佳可能跟其资产质量不佳有关。

截至2019年6月30日,华融资产转移至表外核销的贷款本金高达5.57亿元,核销利息和罚息1.08亿元,合计6.65亿元。转移至表外的逾期收益4500万元,罚息5713万元,合计1.02亿元。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华融转移至表外的逾期资产视为“无法回收”。如果以2019年6月末华融消金55.58亿的贷款余额计算,其坏账水平达到了10%。

华融消费金融的业绩表现如此糟糕,以至于除了大股东之外的中小股东去年底集体拒绝支持公司进一步增资。

华融消金的大股东是响当当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融”),成立于1999年11月,2015年10月30日,中国华融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截至2019年6月末,中国华融总资产达人民币1.71万亿元,净资产达1691.97亿元;2019年上半年实现收入总额人民币568亿元,实现净利润28亿元。

2015年9月,合肥百货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强资产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新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投资设立华融消费金融,于2016年1月正式运营,注册资本60000万元,中国华融出资3.3亿元,持股比例33%;合肥百货出资1.38亿元,持股比例为23%;深圳华强出资7200万元,占比12%;新安资产出资6000万元,占比10%。

2017年,华融消费金融计划将注册资本从6亿元增至16亿元,当时,合肥百货准备同步出资2.3亿元,占增资后注册资本的23%,保证公司股份不被稀释。但后来这次增资计划并未实施。

2019年12月,华融消费金融又提出将注册资本从6亿元增至9亿元的计划。但这次,合肥百货、深圳华强资产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新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先后宣布放弃参加本次增资。最后,华融消费金融的控股股东中国华融只好自己全额完成本次增资。

此次增资前后股权结构如下:

在持牌消费金融行业,这还是第一家提出增资被老股东嫌弃的公司。要知道,很多互联网公司和实业巨头想参股消费金融牌照而不得,有幸参股消费金融牌照的更不会甘愿股份被稀释,所以往往积极参与增资。2018年以来,包括马上消费金融、招联金融、中邮消金、兴业消金在内的至少8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起增资,老股东无一例外都选择了跟进。

可以想象,华融消费金融经营有多糟糕,才让老股东们拒绝增资的。

从公开信息里也可以窥见华融消金的不顺。2019年,华融消金被监管部门先后处罚了三次。

2019年1月,华融消费金融被央行处以罚款5万元。央行合肥中心支行发布的信息显示,因华融消费金融违反央行征信管理相关规定,央行对其开出罚款5万元。

2019年11月14日,华融消金被安徽银保监局罚款60万元。处罚文件显示,华融消费金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消费贷款用途不合规,其二是违反审慎经营原则、形成重大风险。

2019年11月18日,时任华融消金总经理助理兼风险总监、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章琼也领到处罚,其对华融消费金融公司违反审慎经营原则、形成重大风险的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最终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五万元。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